環境面、組織面、競爭互動,是用來做產業組織的外部分析,今天要講的是就是....競爭互動。
始於90年代,相對於外部與內部分析,它提供相對小範圍的討論,一位台裔學者陳明哲教授,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什麼是競爭的範疇?如何界定什麼是競爭者。誰是我們的競爭者?----是陳教授開始研究競爭的起源。
IO(Industrial Organization)的時代(15世紀到1950年)都會運用SICcode(根據產品為分類界線),來分析,產業的分析與狀況....台灣都用股票上市的編號分類,但是用這樣的分類,真的是所有的群組成員都互為競爭對手嗎?很顯然的,這樣的分類與分析太粗糙。
所以陳教授從念博士班開始,就必須要有清楚內部訊息接漏的市場或產業,因為美國航空業有一本Aviation weekly雜誌,公佈各航空公司的任何細節的活動,所以因為有充分資訊,所以才有辦法做深入研究。
因此他提出,競爭的範疇是主觀的、動態的,甚至是不對稱的(我認為你是競爭對手,你不一定認為我是競爭對手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