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

學庸講座--大學

虎爸、虎媽強調的競爭力特別強,是中國文化嗎?中國文化有這麼強調競爭嗎?這是儒家要傳達的意念嗎?
虎爸虎媽受的是中國與美國雙邊文化的教育,要在美國求生存,就必須要競爭,透過嚴格的紀律與規範,訓練出來的優秀,是否就是小孩的本心(本性)的推演。
所以,嚴格的規範,對群體來說是把差異標準化,達不到標準就自暴自棄,也抹煞到了很多負責與創意的空間。自由的方式,對群體來說,風險太大,因為允許自由的發展與自由的墮落,自由的墮落之後,也可以選擇自由的振作,只是對社會國家來說成本太大。

物格而後知至、知至而後意誠、意誠而後心正、心正而後身修,然後修身、其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格,應該不是"來、歸",或是"正"的意思,應該是"辨認善惡"。
鄭玄、朱熹與王陽明講的都是偏差甚遠,過於不及,兩個方向差異甚大。

誠其意者,毋自欺也--所謂真誠面對自己的意念,就是指不要欺騙自己。

小人:小孩子。(也可以說是一般人)
人長大之後,還跟小孩一樣,只想到自己,想幹嘛就幹嘛,這樣就是小人。"群居終日、言不及義、好行小慧"。
小人如果聚在一起,就不會覺得自己做不對的事情。小人看到君子,就會引發他的羞恥心,就會把不對的事情慢慢的改變,就會慢慢的變成君子。
君子:君之子,領袖的兒子,才能學會如何領導群眾。

君子修行功夫的順序是,先做到"慎獨",再"毋自欺",才會"自謙(慊,ㄑㄧㄝˋ)"。
獨處的時候要特別謹慎,然後不要自欺,最後才能對自己滿意。
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猶如君子(信仰的對象、或祖先)在你旁偏,你不會想做壞事,就是誠。
放縱自己,只是短暫的快樂,會很快就乏味的。

儒家只有講,人性向善,而不是人性本善。"人性本善"是宋朝的學者翻譯時候的誤解。
"人性本善"(人的本質是善的,那如果人沒有了善的本質,就是禽獸了嗎?)是靜態的,"人性向善"(人的本性是向善的動力)就是動態的。

心廣體胖(ㄆㄢˊ,盤,舒適、自在的意思),心胸開闊而體態舒適,因此君子一定要真誠面對自己的意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