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e Group 組織型態
1. 非營利組織
2. M&A 跟 HMO
(互補性的synergy)
After M&A, the cost will be reduced, and service will be promoted.
Value-creation.
3. IT investment
4. 資本的投資與花費相對保守
IT在Care Group的角色
1. 複雜性高,中介軟體(middel ware)
2. 網路通訊複雜度高,需要介面(interface)
3. 備援系統,資料庫整合
4. 380人降低成200人
5. 弱點存在於網路與通訊上,須作資料整合
Daily opeartion dependence vs. Enable the value-creation by IT system.
John Halamka, CIO,
- 電機/資訊/醫學
- 研究/教學/創業家
管理的好嗎?
- no strategic vision on IT.
Care Group當機的原因?
- 內部控管機制不當,網路研究員
- IT/IS 品質?
- 系統的configuration? compression?
- 模組化
當機後採取的行動?
11/13 下午當機 switch off-on
11/14 下午又出現開始出現問題 , John called Cisco.
11/15 Paper System up.
11/18 System up
Other Lesson Learned...
1. Change management
2. 危機處理小組(CEO/COO)
3. 強調策略價值(Value Proposition)
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
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
管理趨勢在台大--生技醫療產業系列 湯明哲 教授
從財務的觀點:
a. over all speaking, Cleveland Clinis在02'之後就開始賺錢。(圖二)
b. 圖一,營收逐年增加; 圖二, 活力逐年增加, 但是是好的獲利嗎?
c. 圖四, Florida operation, 虧錢。
d. 圖五, Single hospital 變成 hospital system. 那需要做甚麼support? IT?
=> 這就會有集權與分權的問題?
婦產科? 骨科? 那些要分那些要和?
e. 表六, 專業分科。用器官系統來分。
f. 表七, 公布他的醫療品質。bench mark 其他醫院的品質。
g. 圖九,Patient distribution。
圖八,與另一家醫院比較。
h. 圖十,2002下降(因為911),中東人口不易去美國。所以在阿布達比合作。
Financial OK. 並不是太成功。
REPUTATION GOOD! (不只一科,很多科都很好)
CARD
LEADERSHIP POSITION
SCOTT(成功的分子),Strategy, Culture, Orgnaization, Technologic, Team(CEO/SUCCESSION)
Strategy:
a. international expansion: 6% -> 10%; 47% ->60%; 40%-> 30% (劫富濟貧)
b. Patient Center: 只有Patient Center的設計,才能做到Service Excellent.
c. Hospital System: Alliance
d. Quality insititue
e. Subcontract(去包別家醫院的心臟科,接管了其他功能)
Culture:
a. Patient First
b. Innovation from outside., not inside.
c. Cooperation(cooperation不易,因為醫生(專業人士)的訓練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,不太需要team work)
d. Compassion(憐憫)
Organization:
a. Diesease Site - 由patient center而衍生出來的策略
b. Infrastructure: Group meeting
c. Performance Evaluation
d. Annual review
e. Wellness Center
Tech:(IT)平台的改變
a. My Chart
b. My Practice
c. My Consult, second opinion....賺知識財。
d. "LEAN" -- PROCESS
e. Dr.Connect -- Single Database
f. Telemedicine
TEAM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去大陸:不易成功。因為貧富差距大。台灣醫生不想去。(大陸的病人如果告台灣醫生,台灣醫生不能回台。會是隱憂)四兆人民幣的產值在大陸,問題是投資金額假設四兆人民幣,能不能搞成功?
醫院缺的會是IT的技術。
那些項目在台灣能成功:
a. 劫富濟貧
b. Patient Center(不易!)
c. Hospital System (長庚,馬偕,國泰,北醫...)
d. Innovation: 教學醫院
e. Diesease site: 可能。是趨勢。但是很辛苦。回成功還是以原來的強項為主。
f. annual review...不可能
g. MIS的部分應該最容易做到。
=>CULTURE最難搞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Take home:
最後三個國際擴張都做了...財務上是個考量。(實際上最後都是去做了)
Share notes:
把醫院用franchise(直營或加盟)的模式來經營,找有經濟規模的人來做,或是Best practice, 可以接管的方向如:醫生招聘和管理、支援工作人員(外科助理,專科助理)招聘,教育和管理;協議和程序(使用診所協議,實踐指南和病人教育材料);技術改善(規劃和實施新的程序和技術);行銷和品牌發展(聯合品牌,聯合項目行銷,市場調查和規劃);管理是醫療承包;風險管理;標準化和採購設備和用品;品質保證和結果評量及整體規劃和預算規劃。
a. over all speaking, Cleveland Clinis在02'之後就開始賺錢。(圖二)
b. 圖一,營收逐年增加; 圖二, 活力逐年增加, 但是是好的獲利嗎?
c. 圖四, Florida operation, 虧錢。
d. 圖五, Single hospital 變成 hospital system. 那需要做甚麼support? IT?
=> 這就會有集權與分權的問題?
婦產科? 骨科? 那些要分那些要和?
e. 表六, 專業分科。用器官系統來分。
f. 表七, 公布他的醫療品質。bench mark 其他醫院的品質。
g. 圖九,Patient distribution。
圖八,與另一家醫院比較。
h. 圖十,2002下降(因為911),中東人口不易去美國。所以在阿布達比合作。
Financial OK. 並不是太成功。
REPUTATION GOOD! (不只一科,很多科都很好)
CARD
LEADERSHIP POSITION
SCOTT(成功的分子),Strategy, Culture, Orgnaization, Technologic, Team(CEO/SUCCESSION)
Strategy:
a. international expansion: 6% -> 10%; 47% ->60%; 40%-> 30% (劫富濟貧)
b. Patient Center: 只有Patient Center的設計,才能做到Service Excellent.
c. Hospital System: Alliance
d. Quality insititue
e. Subcontract(去包別家醫院的心臟科,接管了其他功能)
Culture:
a. Patient First
b. Innovation from outside., not inside.
c. Cooperation(cooperation不易,因為醫生(專業人士)的訓練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,不太需要team work)
d. Compassion(憐憫)
Organization:
a. Diesease Site - 由patient center而衍生出來的策略
b. Infrastructure: Group meeting
c. Performance Evaluation
d. Annual review
e. Wellness Center
Tech:(IT)平台的改變
a. My Chart
b. My Practice
c. My Consult, second opinion....賺知識財。
d. "LEAN" -- PROCESS
e. Dr.Connect -- Single Database
f. Telemedicine
TEAM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去大陸:不易成功。因為貧富差距大。台灣醫生不想去。(大陸的病人如果告台灣醫生,台灣醫生不能回台。會是隱憂)四兆人民幣的產值在大陸,問題是投資金額假設四兆人民幣,能不能搞成功?
醫院缺的會是IT的技術。
那些項目在台灣能成功:
a. 劫富濟貧
b. Patient Center(不易!)
c. Hospital System (長庚,馬偕,國泰,北醫...)
d. Innovation: 教學醫院
e. Diesease site: 可能。是趨勢。但是很辛苦。回成功還是以原來的強項為主。
f. annual review...不可能
g. MIS的部分應該最容易做到。
=>CULTURE最難搞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Take home:
最後三個國際擴張都做了...財務上是個考量。(實際上最後都是去做了)
Share notes:
把醫院用franchise(直營或加盟)的模式來經營,找有經濟規模的人來做,或是Best practice, 可以接管的方向如:醫生招聘和管理、支援工作人員(外科助理,專科助理)招聘,教育和管理;協議和程序(使用診所協議,實踐指南和病人教育材料);技術改善(規劃和實施新的程序和技術);行銷和品牌發展(聯合品牌,聯合項目行銷,市場調查和規劃);管理是醫療承包;風險管理;標準化和採購設備和用品;品質保證和結果評量及整體規劃和預算規劃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